首席評論
  □何 龍
  廣州城管委前天發佈手機應用“城管便民服務”。這一應用的最大亮點是尋找廁所功能:打開這個軟件,手機內置的GPS就會在地圖上標註使用者所在的位置,顯示周邊的公廁以及對外開放的內設廁所。羊城晚報昨天在報道這個軟件時,稱這個應用為尋廁“神器”。
  尋找廁所一直都是市民和城市過客的艱巨任務。遇到內急卻找不到排泄的去處,那些偏僻點的角落則常常遭殃。
  過去曾有境外媒體稱,中國的廁所最好找,因為遠遠就可以聞到它的臭味。在一些老外眼裡,臭味就是尋找廁所的“GPS”。如今大城市的許多廁所都噴灑了香水,已經不再“臭名遠揚”了。但廁所沒了臭氣,也就失去了“GPS”功能。
  廣州城管委發佈尋廁軟件,無疑給人們帶來了便利。城管花心思管人們如廁的難事,使他們的形象為之提升。
  不清楚廣州城管委開發這一軟件的創意是否來自內地小孩香港街頭便溺事件的教訓。如果是,說明廣州城管委能夠以鄰為鑒;如果不是,也說明他們有便民之心。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為民服務,是我們黨政部門都應該具備的現代管理和治理意識。
  有了尋廁軟件之後,隨地大小便狀況能否得到抑制?或許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應急問題,但這種“神器”還沒有“神”到能夠改變人的陋習的程度。畢一生精力研究技術與文明的美國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就認為:“機器本身不提出任何要求,也不保證做到什麼。提出要求和保證做到什麼,這是人類的精神任務。”
  在我們的城市裡,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都能不時發現便溺。那些隨地大小便的人有時是找不到廁所,有時則完全不是,因為我們同樣可以在內有廁所的商店、學校和醫院附近見到大小便。這就像明明旁邊有天橋照樣有人要翻越鐵欄一樣,我們應該承認自己“神”一樣的不文明習慣。
  內地小孩在香港街頭便溺所引起的衝突,許多人認為港人對小孩過於苛刻,這有一定的道理。但香港人的不滿並非僅此一事,而是有許多人的不文明行為給他們留下了累積印象,那個小孩只是引爆過激行為的導火索。
  其實厭惡內地人不文明習慣的不僅是香港人。在香港演員杜汶澤因為發表“歧視”大陸言論受到抵制之後,昨日,臺灣歌手陳升也在“文明習慣”上大做文章,他應該知道他的這種言論可能招致的後果。儘管陳升的成名曲是《把悲傷留給自己》,但面對可能失去內地廣闊市場和眾多聽眾的惡果,他甘冒“把悲傷留給自己”的風險,或許正是他對內地人的不良印象太過強烈。他說他有很多大陸朋友,也很喜歡他們,但反感他們上廁所不關門……
  陳升的言論見諸媒體後,果然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大小便等不文明習慣引起的強烈反感。隨著更多內地游客出現在世界各地,也許有這種反感的人會越來越多。
  “你是什麼樣子,你的國家就是什麼樣子”是一句被許多人引用的名言。在某種程度上,國家的部分形象還真是由許多個體形象拼接而成的。但這句名言沒有看到個體與國家的“同構”關係:國家的文化、管理、教育以及公眾人物的示範等等,才是塑造公民個體的模板。
  所謂“尋廁神器”只是一種比喻,能改變不文明習慣的“神器”,其實不是先進的機器,而是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大人和大人物們的行為示範。
  (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
  何 龍  (原標題:尋廁“神器”能否抑制便溺“神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94xmgr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