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寒假作業;小學中高年級、初中、高中佈置的寒假作業各科總量不得高於平時每天的要求,確保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安排假期活動的時間。(1月9日《大河報》)
  又是一個關於學生“減負”的話題。從北京市出台“八條禁令”、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大關小學向全校贈送“三斤半”書包,再到此次河南省頒發“禁令”,學生“減負”話題一直在持續“發酵”,不斷挑撥著人們的神經。然而,就當人們滿懷期待這些新政能真正取得實效時,面對“雷聲大,雨點小”的殘酷現實,未免限入了失望大於期望的窘境,不少人對此早已經麻木了。
  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傳統觀念影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出人頭地。另一方面,現行教育體制存在種種弊端,高考定終生、考分論英雄等不合理現象依然存在,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此外,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單一,唯升學率、上線率評價學校教育和教師水平的優劣,用名牌大學衡量學生能力、素質的高低,無疑加重了老師、學生的負擔。
  於是,“填鴨”式的教學讓孩子失去想象、創造空間;“唯升學率”讓他們不得不拋棄種種興趣愛好;“教育考試評比”讓得高分成為他們努力、奮鬥的目標。每天行走於“教室—食堂—回家”三點一線,過著簡單、單調、枯燥的生活,業餘時間被作業、補課、培訓所占據,成為了他們學生時代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情景很是讓人擔心和悲哀。不可否認,時間緊、學習壓力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現實的社會裡,一些不良環境正在一點點蠶食著孩子們的快樂童年夢想,君不見:越來越多挺拔矗立的高樓大廈,鮮有兒童運動、游戲場所;惹人上癮的網絡游戲升級、開發換代之快,令人瞠目結舌,而有體育兒童心身發育的游戲,少之又少;還有,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家長陪孩子過洋節、吃快餐,而對我們兒時好玩的抓蟈蟈、玩泥巴等傳統項目不屑於顧,絲毫不感興趣……這些,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刻反思。
  每個孩子的童年理應是多彩絢爛的。然而,一紙“禁令”就能讓學生減負?答案絕對是不能。因為,不觸及教育深層次體制,不涉及老師、學生評價,不牽涉教育多方利益調整等深層次、本質性的改革未免有些膚淺,無異於隔靴搔癢。而且,“禁令”實施後,負擔減輕了,孩子空暇時間如何支配、如何度過才是快樂的源泉和基礎。倘若還是文體設施建設不配套,玩樂項目不合理,傳統文化氛圍不濃厚這些現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無處可去,無處可玩”的問題,那麼,減負令的效果依舊將會是“霧裡看花、水中撈月”。
  文/吳俊  (原標題:減負令何時不再只是“水中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94xmgr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